毛遂自薦

 

      公元前二六零年,秦、趙長平一戰,趙國四十萬人馬全軍覆沒。強悍的秦軍長驅直入,重重包圍邯鄲(公元前二五七年)。趙國危在旦夕。趙孝成王焦愁萬分,急忙委派他弟弟平原君到楚國去商討救兵。趙國存亡,在此一舉。

 

      事關重大,平原君準備帶二十個最精幹的文武隨員同往。他在自己的數千名門客中橫挑豎揀,只選中十九名,還差一人,卻再也挑不出來了。這時候,有個名叫毛遂的門客站出來,對平原君說:「請讓我跟您同去吧。」

 

      平原君對這張面孔很陌生,問:「先生來我門下幾年了?」

 

      「三年了。」毛遂回答。

 

      「三年?」平原君搖搖頭說,「不行。一個才能的人處在世上,就好比把錐子裝進口袋,立刻可以看到錐尖從袋裏鑽出來。你來此已經三年,可是我從來沒有聽見有人稱讚過你,可見你沒有什麼本事。你不能去。」

 

      「不對!」毛遂爭辯道,「我從來就沒有能像錐子那樣放進您的口袋裏。要是早就放進口袋的話,我敢說,不光是錐尖露出口袋,就連整個錐子都會像禾穗一般挺出來。」

 

      平原君想想,覺得毛遂的話也有道理,就決定帶他去了。同行的十九個門客,一開始都很輕視毛遂,但在一路的交談中,他們發覺毛遂是一個不平凡的人。

 

      果然,當趙、楚談判陷入僵局的時候,毛遂冒著生命危險,手按寶劍,挺身而出,在盛氣凌人的楚王面前慷慨陳詞,申明大義。他凜然的正氣使楚王驚懾,精闢深刻的分析使滿朝王臣莫不嘆服。毛遂打開了新的局面,促使楚王和平原君當場締結盟約。不久,楚國和魏國的援軍兩路進擊,終於解開了邯鄲之圍。

 

      事後,平原君感慨地說:「毛遂以三寸之舌,勝百萬軍隊,他一到楚國,我們趙國的威望就大大提高。我觀察的人才不算少了,但竟然錯看了毛先生。」

 

 

      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縱於楚。…..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縱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處勝之門下幾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平原君竟與毛遂偕。……..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今解】

 

      毛遂自薦,傳為千古佳話。故事給我們這樣兩個啟發:

 

      所謂人才,即是指在某一專業領域有著超越一般的研究和創造能力的人。這種能力,只有放在與之相適應的環境條件下,才能脫穎而出,充分發揮作用。因此,盡可能創造優越的條件,對培養和使用人才關係極大。

 

      古今中外,許多大賢大才的成就,往往同別人的大力推薦和栽培分不開。人才是客觀存在,但它需要有被發現的機會。依靠伯樂識千里馬是一個方法,而毛遂自薦也是一個重要的方法。只要我們從國家利益出發,消除一切私心雜念和顧慮,就能不怕議論和譏笑,敢於冒尖,敢於自我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