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亡舌存
相傳常摐是老子的恩師。有一年,常摐老了快病死了,老子趕去探望,老子扶著常摐的手問:「先生怕快要歸天了,有沒有遺教可以告訴學生呢?」
常摐緩緩回答:「你不問,我也要告訴你的。」他歇了口氣問:「經過故鄉要下車,你知道嗎?」
「知道了,」老子回答,「過故鄉而下車,不就是說不要忘記故舊嗎?」
常摐微笑著說:「對了。那麼,經過高大的喬木要小步而行,你知道嗎?」
「知道了,」老子回答,「過喬木小步而行,不就是說要敬老尊賢嗎?」
「對呀,」常摐又微笑著點點頭。想了一會兒,常摐張開嘴問老子:「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
「在啊。」
「我的牙齒還在不?」
「一顆也沒有了。」
常摐問:「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老子想了想,答道:「知道了,舌頭還能存在,不就是因為它柔軟嗎?牙齒所以全掉了,不就是因為它太剛強了嗎?」
常摐摸著老子的手背,感慨地說:「對啊,天下的事情,處世待人的道理都在裏面了,我再也沒有什麼可告訴你了。」
常摐有疾,老子往問焉,曰:「先生疾甚矣,無遺教可以語諸弟子者乎?」常摐曰:「子雖不問,吾將語子。」常摐曰:「過故鄉而下車,子知之乎?」老子曰:「過故鄉而下車,非謂其不忘故耶?」常摐曰:「嘻,是已。」常摐曰:「過喬木而趨,子知之乎?」老子曰:「過喬木而趨,非謂敬老耶?」常摐曰:「嘻,是已。」張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齒存乎?」老子曰「亡。」常摐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邪?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邪?」常摐曰:「嘻,是已,天下之事已盡矣,無以復語子哉。」 《說苑‧敬慎》 |
【今解】
這是老子「柔弱勝剛強」學說的取譬說明,似乎很得要領。其實,這只是一種無類比附,因為舌、齒之間並不存在什麼「柔弱勝剛強」的必然關係。人們倒可以這樣反問:人死了,舌頭隨即腐爛,而牙齒卻能久存,這又怎樣解釋呢?由此可見,「柔能勝剛」的道理,也不是絕對的,無條件的。但是,如果從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則新生的幼弱的東西能戰勝陳舊的強大的東西。這是符合於辯證法的。同時,這個學說裏還包含著以退為進、後發制人和「勝人者力,自勝者強」等軍事戰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