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之谷
齊桓公大舉圍獵,只見一隻梅花鹿突出重圍,向深山飛逃。齊桓公縱馬追去,跑進一座怪石嶙峋的山谷,梅花鹿忽然不見了。齊桓公撥轉馬頭,卻找不到回去的路徑。正在徘徊迷惑之間,迎面走來一個身背柴火的白髮老翁。
「喂,老翁,」齊桓公招呼道,「這叫什麼山谷?」
老翁歇下肩膀,頭回答:「愚公之谷。」
「哦,為什麼叫它愚公之谷?」
「我一輩子住在這兒,便用我的名字來叫的。」
齊桓公覺得很奇怪,把老翁上下打量一番,說:「看看你的模樣,十分精明,怎麼會起個愚公的名字呢?」
老翁回答:「這裏面有段故事呢。我養了條母牛,生了頭小牛。我辛辛苦苦把小牛餵了半大,牽到市埸上賣了,買了匹馬駒回來養。誰知鄉裏有個惡少年闖到我家說:『你家養的是母牛,怎麼會生個馬駒?一定是偷來的。』隨後不由分說,就把馬駒牽走了。鄰居聽說了,都說我太憨笨,給我起了個名叫『愚公』。」
「噢,原來這樣,」齊桓公聽罷哈哈大笑,「你這老頭兒果然愚蠢,哪有這樣便便宜宜把馬駒給別人的?」
老翁也不言語,把路指點給齊桓公,就徑直走了。
齊桓公走出山谷。第二天上朝時,他把這個笑話講給管仲聽。管仲聽罷,肅然變容,整整衣襟就跪倒在地。齊桓公忙問是什麼緣故,管仲沈痛地說:「那個老翁一點也不愚蠢,而是我們當政者愚蠢啊!假使堯舜在上,法制嚴肅,哪會發生詐取別人馬駒的事情?即使有,那老翁也絕不會給他。而現在,老翁知道官吏舞弊,刑法混亂,即使告官也沒有用,因此只好把馬駒給惡少年了,請國君重修法政。」
齊桓公出獵,逐鹿而走入出谷之中,見一老公,而問之曰:「是為何谷?」對曰:「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對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視公之儀狀非愚人也,何為以公名?」對曰:「臣請陳之。臣故畜牛,生子而大,賣之而買駒。少年曰:『牛不能生馬。』遂持駒而去。傍鄰聞之,以臣為愚,故名此谷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誠愚矣,夫何為而與之?」桓公遂歸。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愚也。使堯在上,咎繇(即皋陶)為理,安有取人之駒者乎?若有見暴如是,叟者又必不與也。公知獄訟之不正,故與之耳。請退而修政。」 《說苑‧政理》 |
【今解】
人們認為這個老翁愚蠢,包括齊桓公在內,而管仲則能透過這個表面現象,看到當時社會上「獄訟之不正」的弊病,這種體察民情和自我批評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在封建社會中,「上無道揆,下無法守」,人民有冤向哪裏伸?有理向何處訴?因此,管仲答覆齊桓公的話是發人深省的;愚蠢的不是那個被搶去馬駒的老翁,而是齊國的執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