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牛彈琴

 

      從前有一個音樂家名叫公明儀,彈得一手好琴。有一天,他獨自一個人在屋外看見一頭牛在那裏吃草。他心裏想彈幾支曲調給牛聽聽,於是就先彈了一支清角之操。牛只是低著頭自管自吃草,一點也不理會。公明儀明白了:那支曲調太高深了,牛怎麼會聽得懂呢?於是他又另外彈了幾支曲調,一會兒好像蚊子嗡嗡地叫,一會兒又好像小牛哞哞地鳴。這樣一彈,牛就搖著尾巴,豎起耳朵,草也不吃了,回轉身子走來走去,留心地傾聽。

 

           

      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

《弘明集》

 

 

【今解】

 

      這個故事從牛不能聽懂音樂出發,具有譏笑和諷刺彈琴者不看對象無的放矢的雙重涵意。但故事中的公明儀因為改變了曲調,還是博得了牛的搖尾傾聽。

 

      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的放矢,看清對象。「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這樣才能符合實際。我們常常說的「從實際出發」,也就包含了這個意思在裏面。

 

 

 

boktakhk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