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襄子學御

 

      趙襄子跟王於(子)期學駕馬車。學了不久,趙襄子自以為學得不錯了,便要同王於(子)期比比高低。他剛把車趕到平原上,就「霹霹啪啪」地揮動鞭子,策馬快奔。同王於(子)期雙雙追逐起來。但是,他換了三次馬,都遠遠落在王於(子)期的後面,無論如何也趕不上。這可把趙襄子氣壞了,他把王於(子)期叫到跟前,怒氣沖沖地責備說:「你為什麼不把駕車的技術全部教給我?」王於(子)期回答:「我倒是毫無保留地教給了您,只是您用得太過分了。大凡駕車都有個規矩,首先要照顧馬的實際情況,套上車轅,寬緊要合適,讓馬感到舒服。同時,駕車的人要沈得住氣,時時注意觀察馬在奔跑中出現的情況,這樣才能跑得快,奔得遠。而您呢?跑在前面又怕我趕上您,落在後面又拼命想追上我,心急火燎,使勁鞭打,又怎能駕好馬車呢?兩人比賽,總有先後,你卻一心爭先,全然不顧馬的死活,所以只能落在後面了。」

 

 

      趙襄主(子)學御於王於(子)期。俄而與於(子)期逐,三易馬而三後。襄主曰:「子之教我御術未盡也。」對曰:「術已盡,用之則過也。凡御之所貴,馬體安於車,人心調於馬,而後可以進速致遠。今君後則欲逮臣,先則恐逮於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後也。」

《韓非子‧喻老》

 

 

【今解】

 

      「欲速則不達」,趙襄子只顧加鞭爭先,卻不顧馬的死活,使馬體不安於車,人心不調於馬,因而只能落在後面了。

 

      人的活動,為什麼有的人能達到自己的預期目的,有的人就不能呢?根本原因,在於預定的目的和行動的方式是否符合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則,王於(子)期的話就說出了這個道理。

 

 

boktakhk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