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舜議制五典以為教化標準

但教化兩個字. 太空空洞洞了. 究竟教什麼呢. 化什麼呢. 教他好. 怎樣才叫作好. 化他善. 怎樣才叫作善. 後來討論的結果. 最要緊的是人與人中間. 相互的一種關係. 因為世界是人類所積成的. 人之與人無時不接觸. 無地不接觸. 既然接觸. 那末你的待我. 我的待你. 必有一種至當不易方法. 才可以相安親而不爭. 教化之道. 似宜從這一點着手. 方才切實有用. 後來又將世界人與人相互之關係. 分為五類. 一曰君臣. 二曰父子. 三曰夫婦. 四曰長幼. 五曰朋友. 這五類似乎已可包括人與人相互之關係而無遺了. 但是每類之中. 求一種至當不易之方法. 其標準很難定. 尤其難定的. 是君臣一類. 因為君臣一類. 為君的往往容易擅作威福. 為臣的往往容易諂媚逢迎. 以避君主之威. 以邀君主之福. 這種道理不弄明白. 君臣一類. 是永遠不會有好結果的. 後來大家細細討論. 定下一個標準. 叫作義字. 義字的意思. 是種種合於當然的意思. 因為君之與臣. 尊卑雖殊. 但是推到他當然的道理. 所以要立這個君. 所以要用這個臣. 無非都是為百姓求利福而設的.既然都是為百姓求利福而設. 那末他們所行之事. 有福利於百姓的. 才叫作義. 無福利於百姓的. 就是不義. 臣子不義. 君主應當加以懲罰. 君主不義. 臣子亦應加以市請諫阻. 假使同是一事. 君主的意見. 有時與臣子不同. 而那利害禍福. 一時又看不到. 那末怎樣呢. 或者君主方面. 犧牲他的意見. 以從臣子. 或者臣子方面. 犧牲他的意見. 以從君主. 均無不可. 假使兩邊意見不同. 而利害禍福. 顯而易見. 那末為君主的可以罷免其臣. 為臣子的亦可以捨棄其君. 所謂道合則留. 不合則去. 有義的標準. 就此確定. 還有一層. 所謂君臣. 不必限於朝廷之上的君主. 凡是一部分為百姓辦事. 而有出令之權的. 都是君之類. 凡是受人之祿. 為人辦事. 而有奉行之責的. 都是臣之類. 都適用這個標準. 第二項是父子. 父對於子. 應該慈. 子對於父. 應該孝. 孝慈兩個字. 總離不了一個字. 父子天性. 假使因責善而賊恩. 而分離. 那個就不親了. 所以父子的標準. 就定了一個親字. 無論如何. 總以不失其親為原則. 母子與父子一樣. 亦適用這個標準. 第三項是夫婦. 夫應該和. 妻應該柔. 一和一柔家道乃成. 世上夫婦仳離的原故. 雖有多種. 而最大的不外兩端. 一端是親熱過度. 始則縱容狎褻. 無所不至. 久而久之. 反動力一生. 兩個就不對了. 還有一端. 男子見了另外的女子. 都是可愛. 女子見了另外的男子. 亦都是可愛. 雖不必一定夫有外戀. 妻有外遇. 而不拘形跡. 不避嫌疑之中. 實足以引起夫婦的醋意. 而生出種種之誤會. 因此夫婦相敬如賓的敬字. 還不足以包括. 所以他的標準. 是一個別字. 其他男女交際. 及各種. 亦適用這個標準. 第四項是兄弟. 兄應該友. 弟應該恭. 這是人人所知道的. 但是如何叫作恭. 如何叫作友. 不能不定一個標準. 大凡兄弟這一倫. 與父子夫婦不同. 父子的尊卑隔得遠. 而兄弟則是平等的. 不過年齡有大小而已. 夫婦的利害. 常相公共. 而兄弟的利害. 往往相衝突. 況且父子夫婦. 都是個對個. 簡單而容易對付. 兄弟則多者十餘人. 少者亦二三人. 方面既多. 對付不易. 討論結果. 定了一個標準. 是個序字. 因為兄弟的名稱. 是由年齡而來. 那末種種關係發生的時候. 都按了次序做過去. 自然不會衝突了. 每事兄讓其弟. 弟讓其兄. 友愛之情就由此而生. 推而廣之. 要想泯滅社會上一切的爭執. 亦無非確定長幼之次序. 鄉黨莫如齒. 以齒為序. 社會自然不亂. 所以各種長幼. 相遇亦適用這個標準. 第五項是朋友. 朋友這一倫. 有廣狹兩義. 就狹義說起來.同道為朋. 同志為友. 就廣議說起來. 除出父母之外. 殆無不可作為朋友. 天子友匹夫. 匹夫匹婦如賓如友. 兄弟互相友愛. 都是個友. 那末這個標準. 從何而定呢. 討論良久. 結果定了一個信字. 因為朋友之道. 不外乎交際. 而交際之中. 首重言詞. 一切情詣. 都由此而發生. 假使交際之時. 言而無信. 或任意虛搆. 或行不踐言. 那末情詣就不能發生. 而朋友之道. 無從確立. 所以信字最為重要. 其他人類. 往來交際. 亦適用此種標準. 五項議完之後. 大家又商量製成一篇議案. 又分派職司. 伯奮伯虎擔任父子一倫. 仲堪仲熊擔任夫婦一倫. 叔獻叔豹擔任兄弟一倫. 季仲季貍擔任朋友一倫. 尚有君臣一倫. 由舜與八人共同擔任. 并擬定教導的種種方法. 次日入朝. 奏知帝堯. 帝堯看了. 大喜. 遂將這個議案定名叫作五典. 表示尊崇之意. 就叫舜等負責去實行. 過了幾月. 大司農因水災太久. 黎民艱食鮮食. 擬親自到各處. 考察一周. 以便籌畫補救. 他所兼的天官冢宰一職. 無人代理. 帝堯就叫舜去擔任. 原來那天官冢宰. 是總管天官的尊官. 向來大司農出去. 總是帝堯自己擔任. 這次因為要試舜的才能. 看他有無統御之才. 群臣服與不服. 所以叫他擔任. 那舜代理幾個月之後. 百官個個服從. 各率其職. 這亦可見舜的才德了. 但是舜代理了冢宰之後. 對於百官細細考察. 才德賢能之人. 固然不少. 而尋常庸碌的人亦不免參雜其間. 因此又保舉了蒼舒隤敳懤戭大臨龍降庭伸容叔達等八凱. 這八人都可以大用. 并且又保舉雒陶. 靈甫東不訾秦不虛方回續牙伯陽等七友. 說這幾個. 亦都是忠清正直之士. 可以作庶官之才. 又保舉皋陶. 可以當士師之任. 帝堯道. 皋陶這人. 朕曾召來. 想大用他. 可惜瘖了. 此刻全愈了麽. 舜道. 他的瘖病. 時愈時發. 此刻是否全愈. 不得而知. 但是求一個折獄之才. 非此人不可. 就使他的瘖疾常發. 亦不要緊. 因為折獄並不一定貴乎言語的. 帝堯聽了大喜. 後來又談到方回續牙. 帝堯道. 方回這人. 從前朕亦想用他. 他只肯做個閭士. 後來又硬辭去. 他是個志在學道之人. 恐未必肯來做官呢. 至於續牙. 是朕之胞弟. 朕屢次召他. 他逃來逃去. 總不肯來相見. 恐怕亦未必願來. 舜道. 願意服官與否. 是各人之志. 保薦賢才. 是臣之職. 各行其道而已. 帝堯以為然. 遂又說道. 蒼舒等八人. 號稱八愷. 朕亦久有所聞. 不知其人果何如. 舜道. 都是傑出之才. 不可多得的. 帝堯道. 那末朕都任用. 汝即速去召他們來. 舜受命. 分頭遣人去叫. 那知數月之內. 八愷和皋陶都來. 獨有那七友不知所往. 據去叫的人說. 秦不虛等. 在舜這次入都之後. 就動身他往. 連家眷一齊搬去了. 究往何處而去. 他們的鄰里都不知道. 無從打聽. 舜聽了. 知道他們都是高尚其志. 不肯出山. 連平日最早之人. 且有專長. 所以一到京之後. 就授以士師之職. 其餘都留在朝中. 共參大政. 從此八元八愷. 同在一庭. 亦可謂英才濟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oktakhk4 的頭像
    boktakhk4

    故 事 欣 賞

    boktakhk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