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逾淮為枳 

      有一次,晏子代表齊國出使楚國,楚王設宴招待。酒過三巡,只見兩個小官綁著一名犯人走進大廳。楚王故作驚訝地站起來問道:「你們綁的是何人?」小官報說:「是齊國的盜竊犯。」楚王轉過頭看著晏子說:「哦,是你們齊國人,齊國人都是慣於偷東西的吧?」晏子站起身回答說:「我聽說,桔子生江南,就結出桔子;移到淮北,就長成枳實,葉子雖很相似,果實的味道卻大不相同。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水土的差異。老百姓生長在齊國,從來不會偷東西,到了楚國卻會偷,請問,這是不是因為楚國水土使人善於偷盜呢?」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桔生淮南則為桔,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今解】 

      這裏楚王和晏子互相譏諷的話,都是以偶然性代替必然性,以個別代替普遍,可說犯了邏輯上的錯誤。不過,晏子是為了駁斥楚王,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同時,他所說的「桔逾淮為枳」,已成為一句膾炙人口的成語。它說明同樣的事物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可以發生不同的變化;環境對改變一個人的品德是十分重要的。

 

boktakhk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