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
楚國有一個人坐船渡江,一不小心,把掛腰上的劍落到江裏去了。
那人急忙在船邊落下劍的地方,刻劃出一個記號。
同船的人覺得詫異,就問他:「你刻這記號,有什麼用處呀?」
他回答說:「啊,用處大得很哩。我的劍就是從船邊這個地方滑下水去的。」
等會兒,船靠岸了,他便從那個刻有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到處撈將起來。
殊不知,船是在行走的,而劍是不會跟著移動的,在船邊刻個記號去求劍,不是很愚蠢的事嗎?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呂氏春秋‧察今》 |
【今解】
當然,像「刻舟求劍」這樣愚笨的人,世間是少有的。然而仔細想來,刻在船邊的有形的記號,容易看出他的愚笨,而人們有意無意中刻在自己頭腦裏的某些「記號」,就不容易發覺了。客觀事物在不斷的變化,而人們刻在頭腦裏的各式各樣的「記號」¾¾比如某些迷信、成見、公式和舊經驗之類,往往束縛著人的思想,使主觀想法和變化了的客觀實際對不起頭來。嚴格說來,這和「刻舟求劍」有什麼本質差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