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馬
宋國有一個趕路的人,騎著一匹馬,因有急事,恨不得一步趕到。可是由於他沒有學會駕馭馬的本事,不管他怎樣用鞭子抽,馬總是走不快。當走到一條河邊時,那匹馬索性不走了。趕路的人氣極了,下了馬,把馬栽倒在河水裏淹了牠一頓。
當他騎上馬背再走的時候,走不了多少路,馬又停下不走。趕路的人,又下來把馬栽倒在水裏淹了一頓。這樣,一連淹了三次,馬還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這個人治馬的威風,就連古代馴馬大師造父也要自嘆不如。他不掌握造父的御馬規律,卻學來一套粗暴的作風,這樣對駕馬有什麼好處呢?
宋人有取道者,其馬不進,倒而投之鸂水。又復取道,其馬不進,又倒而投之鸂水。如此三者,雖造父之所以威馬,不過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無益於御。 《呂氏春秋‧用民》 |
【今解】
這個趕路人,不懂馬的特性,沒有學會駕馭馬的本領,光是蠻幹一頓,馬不聽他的指揮,還是走走停停。
任何事物,包括馬在,都有牠自己的特性,並不因為人們的意志而轉移,但是人們完全可以認識和掌握事物的特性。有幹勁的人,摸清了馬的特性,學會了駕馭馬的本領,馬就會聽從他們的指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