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尊師西王母獻益地圖

建學已成. 一切教科章程. 統統擬定. 請帝詧核. 擇日開學. 帝舜將章程看了一遍. 大致均甚完美. 就定了一個吉日. 行開學禮. 帝舜先行齊戒沐浴. 到了這一日. 帝舜率同群臣. 親自視學. 先向西郊而來. 原來當時設的學校. 有兩個. 一個是小學. 在國都之中. 專攻童蒙程度低淺的人. 因為他們年齡幼稚. 寄宿不便. 所以設在國中. 以便出入. 一個是太學. 設在西郊. 專收年齡長. 而己有小學根柢之人. 這種人都係研究專門學問. 設在城市之中. 容易分心. 所以設在郊外. 使他們能彀屏棄一切. 專心向學. 這日. 帝舜等到了大學. 那些聘請的教師. 和招收的學生. 都在門外迎接. 帝舜看見. 連忙下車. 與各教師行禮. 又向諸學生答禮. 然後揖讓入門. 只見那門內是一片廣場. 廣場的居中. 一所極大的房屋. 房屋四周. 都環以水. 作一個大圓形. 東西南北各設一橋. 正對房屋的東西南北四門. 帝舜等. 從正南橋上過去. 只見那房屋軒然洞開. 四面明敞. 裏面寛廣. 約可容數百人. 外面階下. 陳列的鐘鼓等樂器不少. 房屋正中. 供奉的是歷代先聖先師的遺像. 下面陳列著許多俎豆. 併各種祭品. 帝舜至此. 就請各教師. 對先聖先師行釋奠禮. 各教師那裏敢占先. 一定謙讓. 帝舜道. 不然. 今朝假使在朝廷宗廟之中. 諸位是臣子. 當然事事以朕為先. 如今在國學之中. 諸位均係師長. 當然是諸位為先. 朕是治百姓的. 諸位是教百姓的. 職任相同. 而諸位又係朕所以禮聘請而來的人. 名分是師. 亦是賓. 朕那裏敢僭賓師呢. 各教師聽了. 不得己. 只能序齒的. 分班向先聖先師像前行禮釋奠. 室外樂聲大作. 然後帝舜率領群臣. 再向像前釋奠. 樂聲又大作. 奠完之後. 乃叫各學生. 亦向像前行禮. 然後帝舜親自延請各教師至上首西向立. 眾多學生在下首. 北面行謁師禮. 各以束脩為摯. 禮畢之後. 眾學生退向下方. 各教師一一都有訓勉之語. 語畢. 帝舜. 又與各教師稽首行禮. 口中說道. 一切費心. 然後退出. 視學之禮. 總算完了. 納言晏龍. 乘間問帝舜道. 剛才帝在學中. 對各教師. 未免太客氣了. 帝舜道. 朕想應該如此. 如此隆重師長. 在各師長知道他自己的身分之高. 目然不敢苟且溺職. 在眾弟子見之. 自然更覺尊師長了. 朕聞古時帝王. 命將出師. 必親自跪而替他推轂. 曰. 閫以內我做主. 閫以外你做主. 文武雖然兩途. 理由不過一個. 學校之中. 當然以師長為主. 這是朕所以客氣的意思. 晏龍聽了. 方才明白. 過了幾日. 帝舜視朝. 又和群臣說道. 朕從前說學校教育. 以精神為主. 精神的發生. 以躬行表率為先. 現在教育方針. 既然定了孝弟二字. 那末怎樣孝. 怎樣弟. 不可不立一個模範. 給眾弟子看看. 所以朕擬定了一個養老的典禮. 凡年老的人. 在學宮裏奉養他起來. 使眾弟子見了. 知道天子之尊. 對於老者. 尚且如此. 那末他們自有所觀感. 而興於孝興於弟了. 所以太學. 亦可稱為上庠. 小學亦可稱為下庠. 庠就是養的意思. 汝等以為何如. 大司徒道. 帝言極是. 臣從前早已計劃過. 大概一國百姓的風格. 第一要使他厚. 而不可使他薄. 因為厚則相親相愛. 各安其分. 自然無悖亂之事發生. 風俗一薄. 則相詐相爭. 糾紛日多. 流弊不可究詰. 臣聞古時有一個外國. 他們的政策. 專以尊少為主. 他們的意思. 以為時代是有變遷的. 世界是日日進化的. 年老的人. 他的思想. 已不合於現在的潮流. 所以應該付之淘汰. 才不會阻滯進化. 甚至年過四十即可殺去之說. 按照到「四時之運功成者退」的話. 似乎亦有點理由. 然而未免太刻薄了. 年老的人. 經驗既多. 學識自懋. 豈是那種後生小子所可及. 就使說. 他的思想已與時代不合. 但他在年富力強的時候. 亦曾經為國宣勞為民盡力. 應該仍舊加以隆禮. 優與報酬. 假使因為他年老而輕棄之. 鄙賤之. 甚至於殺之. 試問與殺功臣何以異. 天下最不平等的事情. 無過於此. 此風一開. 傾軋排擠. 何所不至. 民風民德. 不可問矣. 所以臣已與大司稷商酌. 請他於羨餘的米穀儲蓄項下. 每年劃出若干. 另行存儲. 專為養老之用. 尚未就緒. 不意帝已先行想到. 真是極美之事. 帝舜道. 那末這種米穀. 就在每個學宮之旁. 另築一廪. 儲藏起來罷. 大家都以為然. 這事總算通過了. 後來又討論老人之年齡. 和他的資格. 討論結果. 年齡當然以七十歲為最低標準. 資格分作四種. 一種是有德行的人. 一種是他的子孫死於國事之人. 一種是已致仕之大夫. 一種是尋常之老者. 四種之中. 前三種. 都請他到太學裏來養. 後一種在小學中養. 後來將第一種細細討論. 又分為三老. 及五更兩種. 三老推年紀最高三人充之. 五更亦叫作五叟. 推年高而更事多之五人為之. 假使湊不足這個數目. 就以一人為三老. 一人為五更亦可. 決定之後. 群臣就依了這四個標準. 到處去訪求. 居然十有餘人. 於是帝舜就擇了一個日期. 到太學中來. 那時這班老者. 個個是龐眉皓首. 鮐背鯢齒. 一齊排班在太學橋邊迎接. 帝舜步行過橋. 與諸老行禮. 遣從人扶掖彼等升堂. 三老南向坐. 每人一席. 五更西向坐. 其餘諸老東向坐. 皆按年歲之長幼為上下. 亦每人一席. 年在九十以上者. 菜用六豆. 八十以上者菜用五豆. 七十以上者. 四豆. 稍待一刻. 庖人奉牲而至. 帝舜解去上衣. 露出臂膊. 親自取了刀. 一塊的割在椀中. 又一個一個親自獻上去. 獻畢之後. 庖人又送上醬來. 帝舜又一碟一碟. 親自送過去. 然後又拿了酒壺. 每位老者面前. 都去斟過一杯. 方才退到下面自己席上. 坐着相陪. 原來帝舜養老. 用的是燕禮. 所以一獻之後. 就坐而飲酒了. 這時學中各弟子. 以及國中眾百姓. 聽說有這樣一個盛典. 大家都跑來. 在橋的外邊. 圍住了觀看. 何止數萬人. 看見帝舜親自獻饌. 斟酒. 大家都非常感動. 那種孝弟之心. 自不禁油然而生. 回家之後. 都要想去效法了. 古人說得好. 以言教者重. 以身教者從. 這話一點不錯的. 燕禮既完. 休息一時. 然後召集在學的弟子. 一齊來參見諸老. 諸老個個都有訓詞. 禮成之後. 帝舜辭別諸老歸去. 從此以後. 每到秋天. 必定舉行養老之禮. 歲以為常. 一日. 帝舜正在視朝. 忽報西王母有使者前來. 帝舜聽了. 忙叫秩宗伯夷. 納言晏龍. 前去招待. 過了一回. 二人領西王母使者. 已到闕下. 那使者虎人身. 乘的是白鹿之車. 手中捧着一包不知何物. 二人直領到朝上. 那使者向帝三躬. 帝舜答禮. 使者道. 敝主人聞聖天子踐位. 非常喜悅. 想親自前來道賀. 適因有事. 未能如願. 特遣某來代達. 另有益地圖一冊. 係敝主人從大荒之國得來. 謹以奉獻. 伏乞哂納. 說着. 雙手將包件送上. 帝舜也雙手接着. 不便立刻打開來看. 只能先說道. 敝國承貴主人大發慈悲. 援助救治洪水. 敝國人民. 同深感激. 某以薄德. 蒙先帝付託. 勉纘大業. 罪戾是懼. 何敢當貴主人之賜. 但是却之不恭. 止能謹領. 請貴使者歸去. 代我重重致謝. 費心費心. 說着. 向使者深深行禮. 又向使者慰勞一番. 又問他現在所任之職司. 那使者道. 是西方白虎之神. 帝舜方才恍然. 使者告辭. 帝舜叫伯夷等授館授餐. 那使者都道不要. 出了殿門. 上了白鹿車. 騰空而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