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馬獻圖鳯凰獻圖

對於大河而祭祀. 方足以表示誠敬. 不知帝意如何. 帝堯點首稱是. 於是大眾就在河濱止宿. 帝堯率領群臣. 齊戒沐浴. 又叫太史擇日築壇塲. 并擇了行禮之期. 但是河的北岸. 山勢偪仄. 諸多不便. 只能遷到河的南岸. 恰好在河洛兩水的中間. 壇塲築好. 那行禮之期是二月辛丑日昧旦. 到了這日半夜. 帝堯率領群臣. 到壇下. 預備一切. 一至昧爽. 就舉行祭禮. 個個竭誠盡敬. 自不消說. 帝堯又將一塊白玉. 沉在河中. 以為贄禮. 祭畢之後. 大家休憩一回. 再到壇上. 向着河水觀看. 不知這河圖從何而來. 漸漸日影正中. 但覺長空一碧. 萬里無雲. 各處村舍. 炊煙四起. 細看那河中. 長流浩浩. 一瀉千里. 氣象壯闊而幽靜. 大家望了一回. 日影已昃. 正要下壇. 忽見河中. 發出一道五色的榮光. 燦爛奪目. 不可逼視. 大家看得稀奇. 又立住了. 隔不多時. 又覺河中透出一股淑氣. 氤氤氳氳. 如緜如絮. 如烟如靄. 若近若遠. 與這榮光相掩映. 轉瞬之間. 充塞於天地. 把帝堯君臣. 彷彿墜在五里霧中. 又過了些時. 遠望四山之上. 蓊蓊. 騰起無數白雲. 直上天空. 將青天遮住. 接着就是風聲大作. 萬木蕭蕭. 作回旋漂搖之勢. 帝堯君臣. 正有點詫異. 忽見河水中流. 洶湧異常. 有一個極大的動物. 昂首出水而來. 仔細一看. 乃是一條長龍. 又定睛一看. 龍腹下尚有四隻大脚. 又似馬形. 究竟不知他是什麼東西. 但見他口中. 銜着一塊赤綠的物件. 上岸之後. 直向壇塲. 緣壇而上. 那時左右侍衛之人. 看見那形狀. 都嚇的倒退. 帝堯君臣. 雖則不懼. 但是聞到腥涎之氣. 亦覺惡心. 那龍馬的頭. 伸到壇上. 即將口中所銜的物件. 吐下. 立刻轉身. 入河而去. 霎時間風也止了. 雲也歛了. 依舊是長空一碧. 萬里皎皎. 只有榮光休氣. 依稀彷彿. 猶未散盡. 帝堯君臣. 知道這就是河圖來了. 細看那物件. 頗如龜背之甲. 廣約九寸. 以白玉為檢. 以赤土為口. 泥以黃金. 約以青繩. 打開來一看. 果然是一個圖. 上面詳載列星之分. 斗政之度. 地理及山川的脈絡. 以及帝王紀錄興亡之數. 並且有兩句文字. 叫作闓色授帝舜. 虞當受天命. 帝堯看了. 遞給眾人傳觀. 就向太尉舜說道. 朕要傳位於汝. 豈是私意. 汝看有憑據在此. 真是天命呢. 舜惶恐之至. 稽顙辭謝. 帝堯道. 天意如此. 汝尚有何說. 當下收了河圖. 即便整裝下船. 要從南岸渡到北岸. 剛到中流. 只聽見船頭上從人叫道. 鳳凰來了. 鳳凰來了. 帝堯君臣. 探首篷窗一看. 果然一隻鳳凰. 自南方翱翔而至. 口中彷彿亦銜一項物件. 轉瞬間直撲船頭. 將口中所銜的物件. 放在船上. 隨即轉身飛去. 從人忙將那物件送呈帝堯. 帝堯與群臣取來一看. 原來亦是一個圖. 圖上所載. 亦是各種天地人的事理. 帝堯大喜. 向群臣道. 今朝一日之中. 連得兩種天瑞. 龍鳳效靈. 天地獻秘. 朕看起來.都是舜得天命之徵兆呢. 舜聽了. 更覺惶窘. 再三謙謝. 帝堯亦不再言. 達到北岸. 回頭一望. 只見南岸河洛之濱. 那股榮光. 又氤氤氳氳的噴個不止. 大家看了不解. 大司徒道. 不要是還有至寶要出見麽. 何妨再渡過去看看呢. 帝堯亦以為然. 於是再渡到南岸. 只見那榮光發起之地. 彷彿露出一塊白玉. 眾人掘出一看. 原來是一塊玉版. 方約一尺. 上面刻着許多圖書. 細細審察. 才知道圖是畫的天地之形. 書是記的天地造化之始. 但是文氣並沒有完全. 不知何故. 後來大司農倡議. 再向下掘. 果然又得到一塊玉. 大小厚薄. 與前玉無二. 拚將攏來. 竟成一對. 讀起來. 文氣亦方才完全. 眾人皆大歡喜.於是收藏起來. 再乘船回到北岸. 隨即一徑歸去. 沿途並無耽擱. 到京之後. 帝堯就叫人. 將河圖的文字抄下來. 藏在東序之中. 以備他日檢查. 又因為河圖是天瑞至寶. 不易得到. 於是殫思竭慮. 做了一篇文章. 叫作握河記. 這篇文字. 早已不傳. 所以他的內容. 無從攷見. 從古相傳. 但知他是說明受曆數的意思罷了. 過了幾日. 文命等班師入京. 即日與皋陶等入朝覲見. 帝堯念其勤苦. 特別慰勞. 又奬贊文命治河功績之偉大. 文命謙謝一番. 又奏明九洲已平. 尚有九州之外. 未曾施治. 意欲即往攷察. 帝堯允諾. 便問道. 汝此次預計幾年. 可以完工. 文命道. 臣預計三年已足. 帝堯道. 九洲之外. 廣大之至. 三年來得及麽. 文命道. 九州之外. 水患究竟如何. 不得而知. 假使水患不多. 臣不過巡閱一周. 假使水患亦大. 臣擬指導他們一種方法. 叫他們自己去施治. 雖說王者天下一家. 不分畛域. 但亦不必勤勞中國的百姓. 去代他們做. 應該叫他們自己負責任. 所以臣此番出去. 擬不多帶人去. 就帶天地十四將. 及伯益. 之交. 橫革. 真窺國哀五人. 又帶幾個士兵. 整理行李糧食. 已就彀了. 帝堯聽了. 點點頭. 良久又說道. 汝在外勞苦多年. 且去休息. 好在九州已平. 九州之外. 略略從緩也不妨. 文命聽了. 就和諸人稽首退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