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巴釋麑

 

      魯國大夫孟孫進山打獵,活捉了頭肥胖的小麑子,他十分歡喜,立即命令臣下秦西巴先帶回宮去,下鍋烹調,備好酒菜。一路上,母麑緊緊跟著,不住地哀號,秦西巴聽著心中實在不忍,便把小麑子了。孟孫回來,一聽麑子被放了,勃然大怒,將秦西巴趕出宮去。

 

      過了一年,孟孫的兩個兒子到了念書的年齡,他物色了許多老師都不稱心,後來忽然想到了秦西巴,馬上派人把他請回宮來,拜為子傅。左右的人悄悄問孟孫:「秦西巴曾經得罪過您,現在您卻拜他為子傅,這是什麼道理?」孟孫笑著回答:「秦西巴對一頭小麑子都這樣不忍心,何況對我的兩個兒子呢?」

 

           

      孟孫獵而得麑,使秦西巴持歸烹之。麑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縱而予之。孟孫歸,求麑安在。秦西巴對曰:「其母隨而啼,臣誠弗忍,竊縱而予之。」孟孫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於君,今以為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一麑而弗忍,又何況於人乎?」

《淮南子‧人間訓》

 

 

【今解】 

 

      孟孫這樣重視對子女的教育,並注意瞭解他人的特長,並使這種特長在適當的地方得到發揮,這是值得肯定的。秦西巴的特點是富於同情心,乃至推及動物;但同樣是這個特點,卻可以產生不同的結果。用在放了麑子上,未必有多大的意義;如果用在教育學生上,則是難得的。因此,一個人的特長、技術、能力究竟有沒有真正的價值,不能從抽象意義上去評價,而要看它的實踐意義,也就是看它究竟為誰服務,在社會和生產實踐中產生了怎樣的具體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