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炳燭

 

      有一天,晉平公同國內著名音樂家師曠閒談。晉平公嘆了口氣說:「我今年已經七歲啦,很想學習,又恐怕太晚了。」師曠笑著說:「你為什麼不點起蠟燭呢?」平公沈下臉,不高興地說:「你身為臣子,可以取笑國君嗎?」師曠連忙起身拜道:「臣下怎敢取笑國君?我聽人家說,少年時好學,如同初升之日一般陽氣充沛;壯年時好學,便像中午陽光,還很強烈;老年時好學,只像蠟燭照明一樣。但是,點亮蠟燭走路比起摸黑瞎闖,哪一種更好呢?」平公聽了,連連點頭稱是。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說苑‧建本》

 

 

【今解】

 

      學習是為了照亮人的行程,引導人的行動。這裏,師曠用「日出」、「日中」和「炳燭」來說明學習的重要性和人生學習的三個階段,是十分具體的。

 

      人到老年,精力和記憶力都大大衰退,比起年輕人來,學習上確實存在更大困難。但是,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困難總是能克服的。

 

      在現代化的過程中,當一個科技文盲、知識文盲已經行不通了,學習對每一個人來說,尤其重要。我們是否能因為年紀大了就不學習了呢?這裏就應該問自己一聲:「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