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 

      公元前三五三年,魏國重兵包圍了趙國首都邯鄲,趙國慌忙向齊國求救。齊國大將田忌準備率軍趕去趙國,他的謀士孫臏勸阻說:「要解開雜亂糾紛,不能握拳不放;要魏軍全力攻趙,精兵銳卒勢必傾巢出動,國內一定只剩下老弱兵丁。將軍不如輕裝疾奔魏都大梁,占據險要,擊其虛處。敵人必然放開趙國,回兵自救,這樣,我們便能一舉解開邯鄲之圍,又可乘魏軍疲憊之際,一鼓殲之。」 

      田忌立刻按照孫臏的佈置進行。果然,魏軍得悉大梁被圍,慌忙回師。人馬行到桂陵地面,齊軍蜂湧殺出,將魏軍打得丟盔棄甲,橫屍遍野。

 

      其後魏伐趙,趙急,請救於齊。………..田忌欲引兵之趙,孫子曰:「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救鬥者不搏撠,批亢擣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今梁、趙相攻,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罷於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路,衝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於魏也。」田忌從之,魏果去邯鄲,與齊戰於桂陵,大破梁軍。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今解】 

      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是中國歷史有名的戰役之一。後人將用兵之計歸為三十六計,就把「圍魏救趙」列為第二計。 

      「銅山東崩,洛鐘西應」。事物之間存在著普遍的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如果抓住這種聯繫的主要結節點,便可牽一髮而動全身,比如戰爭中的避實就虛、聲東擊西,就在於利用虛實、東西之間的相互聯繫,迫使敵我力量對比發生根本變化,轉劣勢為優勢,轉被動為主動,以達到克敵制勝。這是軍事辯證法的靈活運用。在《孫子兵法》、《孫臏兵法》這兩部古代軍事寶典中是充滿這種思想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