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學盜 

      從前,宋國有個姓向的人,家裏一貧如洗,聽說齊國有個姓國的人生財有道,就跑去請教為富之術。 

      姓國的告訴他說:「想發財容易,我就是善於偷。自從我學會偷以後,一、二年就豐衣足食,三年就車馬盈門,金銀滿屋,還可以不斷接濟鄉親們。」 

      姓向的一聽滿心高興,也不再問個明白,就跑回宋國,開始行盜。不管白天黑夜,他翻牆挖壁,一路上凡是眼看見、手摸著的東西,統統都搬回家。沒幾天,他就被別人捉住告官,不但偷的東西沒收,就連原來的家產也全被查封歸公了。 

      姓向的一臉晦氣,認為姓國的欺騙自己,十分埋怨他。姓國的問:「你是怎麼偷的啊?」姓向的據實告訴了他。姓國的哈哈大笑,說:「你錯啦!有這樣偷東西的嗎?我告訴你吧,天有四季節令,地有資源肥力,我偷的是天時和地利,借以春播秋割,冬藏夏曬。在地上偷禽獸,到水裏偷魚鱉,我吃的用的,沒有一樣不是偷來的,因為這些東西都是自然界生長出來的,並非原來就屬於我。可是,我偷天地的物產是不犯法的;而你呢,你要知道,金銀財寶都是別人積聚的東西,並不是自然界給予你的,你偷別人的東西,怎能不判罪?這除了怪你自己,還能怨誰呢?」           

      齊之國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貧;自宋之齊,請其術。國氏告之曰:「吾善為盜,始吾為盜也,一年而給,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閭。」向氏大喜,喻其為盜之言,而不喻其為盜之道,遂逾垣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時,以贓獲罪,沒其先居之財。向氏以國氏之謬己也,往而怨之。國氏曰:「若為盜若何?」向氏言其狀。國氏曰:「嘻!若失為盜之道至此乎?今將告若矣。吾聞天有時,地有利,吾盜天地之時利,雲雨之滂潤,山澤之產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築吾垣,建吾舍;陸盜禽獸,水盜魚鱉,亡非盜也。夫禾稼、土木、禽獸、魚鱉皆天之所生,豈吾之所有?然吾盜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寶,穀帛財貨,人之所聚,豈天之所與?若盜之而獲罪,孰怨哉?」

《列子‧天瑞》

 【今解】 

      這則故事的本義,也是闡發道家的語義觀。同樣一個「偷」字,作不同的運用,便有不同的意義,結果大相逕庭。但從另一方面,「盜亦有道」強調人們憑其智力,從自然界獲取生產生活資料的合理性。唐代哲學家李荃提出人定勝天的「盜機」思想即源於此。利用天時地利,向大自然「偷」東西,達到發財致富的目的,這個提法,在今天還有其新的深刻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