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禪」千里

石頭希遷禪師是唐代一位高僧,跟隨他習禪的弟子遍及大江南北,禪風大振。

他早年赴廣東曹溪參請六祖慧能大師,慧能曾為他剃度出家。

數年後,慧能圓寂了,希遷遂依止慧能的大弟子行思禪師,受益非淺。

當年,行思初見希遷時問他:「你從哪裡來?」

希遷回答說:「從曹溪來。」

行思又問道:「你從曹溪帶來了甚麼來?」

希遷回答說:「沒去曹溪前,好像沒缺甚麼!」

行思又問道:「既然如此,還到曹溪去幹甚麼?」

希遷坦然說道:「不去曹溪,怎知不缺?」

歷代的禪師認為:人人「自性」(佛性)本身具足,非為外得。即使是曹溪看為「禪門聖地」,又能給人甚麼呢?但心內之寶,外被塵識所障,不經明師點撥指示者,祇能是握璧如石。所以希遷說:「不去曹溪,怎知不缺?」就是這個意思。

晉朝的傅大士曾說:「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欲識佛去處,祇這語聲是。」

這首禪偈內容,不也是點撥學人的「策語」嗎?對習禪的學人來說,要將精神集中在內求,若著外相,離「禪」千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ktakhk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