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中撈月

 

      很久以前,在伽尸國有一座波羅奈城。城外有一片森林。森林裏生活著五百隻獮猴。有一天晚上,五百隻獮猴到處遊逛,來到一棵尼俱律樹下。樹下有一口很深的古井,井水清悠悠,映出天上一輪金黃的圓月。

 

      獮猴的頭領俯在井邊仔細看了一陣,然後跳到井臺上,對大家說:「不好啦,今天月亮死了,就落在這口井中,讓我們一起把它撈出來,不然的話,世間的夜晚就永遠是黑暗的。」

 

      眾猴們聽了,個個抓頭撓腮,說:「井這麼深,怎樣才能得到月亮呢?」頭領靈機一動,說:「辦法有了!我爬上樹,抓住樹枝,然後另一個抓住我的尾巴,這樣一個一個接下去,不就可以垂到井裏去了嗎?」

 

      大家一聽,都高興得亂蹦亂跳。於是,獮猴們頭尾相連,越接越長,眼看快要碰到水面了。這時候,只聽見一聲巨響,樹枝墜斷了,所有的獮猴統統掉進了深井。

     

 

           

      過去世時,有城名波羅奈,國名伽尸。於空間處,有五百獮猴,游行林中,到一尼俱律樹下。樹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現。時獮猴主見是月影,語諸伴言:「月今日死,落在井中,當共出之,莫令世間長夜暗冥。」共作議言,云:「何能出?」時獮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樹枝,汝捉我尾,展轉相連,乃可出之。」時諸獮猴,即如主語,展轉相捉。樹弱枝折,一切獮猴角井水中。

《僧祇律》

 

 

【今解】

 

      佛教宣揚「四大皆空」,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任何物質欲望的追求只能是「井中撈月」,這固然屬於宗教信仰特徵之一,但是這個故事在另一方面接觸到了可能性和現實性這個哲學範疇。它告訴我們,辦一切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出發點必須是實際的,而目的也必須是可能的。可能性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具有客觀的根據。不可能的東西在現實中沒有客觀根據,它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不實現的。如果硬辦那些不可能辦到的事,只是浪費精力。這就需要我們認識和掌握客觀事物的規律和存在的各種可能性,腳踏實地,不作毫無客觀根據的幻想。

 

boktakhk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